聽從訓練系列分享(1)- 如何讓我的孩子能“聽”?
- Published in 最新消息
如何讓我的孩子能“聽”?
每次我帶我的女兒出門,不管是去朋友家或是親戚家,她都不聽我的指令,我必須要重複地給予她指令,她才會聽。
我的朋友和家人有兩個很極端的回應,有人說我對我的孩子太嚴厲了,為什麼不去讓她快樂地做自己呢?也有人告訴我,你的孩子出來有這樣的表現,可能是你在家裡頭太寵她了。
可是瑾心老師我多麼地希望我的孩子能表現出聽從的行為。因為聽了你的課,我深深地知道從家這個點開始進入到學校,將來再進入到社會,聽從行為很重要。前兩次您已經教導我,孩子要懂得聽才能學,一個能聽能學的孩子才有主控力,將來才能領導她自己的生活方向。
所以請您告訴我如何才能讓我的孩子能聽,因為我真的有在做,而且我也願意要繼續做。
【♥瑾心老師回復♥】
這位家長的感受有兩個方面:
第一,她已深深地領受以DTT的角度所享受的一生致用原則。也就是以點、線、面的環境因素A來講,最小的“點”就是家教,孩子在家庭當中的人際認知能被運用和泛化到學校這個最小型的團體環境,一直到孩子16歲或18歲離開了學校,真正一生之久就是一個社會規範的要求,這就需要一個點、線、面的訓練。
第二,如果孩子不懂得聽,就不懂得溝通。只懂得表達他要的,不能聽懂別人的要求,進入到學校和社會,沒有人有義務像父母一樣要配合孩子的要求。
【❖建夫心得❖】
第一,對我們而言,完成任何事情的背後都有動機,而執行越困難的任務,就需要越強的動機,才會堅持到底直到完成。思考我們為了將孩子走出自閉症,孩子可以獨立生活,可以和世界競爭,這樣的動機下,我們可以為了他們做到什麼,就是孩子可以走出自閉症主要的因素。
第二,因此教導自閉症孩童能聽從,就必須了解他們「聽從」的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對所有人而言,完成任何事情的背後都有動機,而執行越困難的任務,就需要越強的動機產生動力,才會堅持到底直到完成。
每人所需要的動機,在不同的科目上也十分不同,對有些自閉症孩童坐定是簡單的,對有些自閉症孩童卻很難,量身定做是十分重要的。
自閉症孩童對大部分其他的事情都完全沒有興趣,那我們就必須從簡單的任務的開始,如「坐下」、「過來」、「拿過來」和「拿去那裡」,這樣的指令下和孩子建立一個正確的「聽從」任務概念,並且是密集的執行,孩子才能逐漸學習到什麼才是「聽」。
【❖雯菁心得❖】
人類的溝通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訊息交換的過程』,溝通的產生過程中,需要傳訊者發出訊息,收訊者收到訊息,收訊者做出反應,而這中間有著複雜的因子,而聽從就是DTT溝通的第一步。
孩子要能聽從,當父母發出指令要孩子站他就不能坐,當孩子在此時未能行出正確行為時,父母要去分析的地方是孩子不懂「站」的意思?是故意行為?是拖延?是逃避?是想贏得父母的注意力?不能只光靠父母的感覺甚至別人的說法來斷定孩子的行為,必須以科學角度的收集資料,詳盡紀錄相關的人事時地物後加以分析,當了解孩子的前因後,再依照孩子前因一一突破。
再提醒一點,在家裡時就得要觀察孩子的行為,如果孩子在家中就有不聽從行為,那麼孩子出了外面不聽從行為就會出現,所以一切的聽從行為需要從家中開始。父母同時也要思考給孩子的指令不能模糊不清,必須要有一致性,並且考慮一生致用。
【❖皓媽心得❖】
懂得聽遠比聽得懂來的重要,一個孩子首先要先學會懂得聽!
設想一下,我們想要讓孩子能學,首先就是孩子能不能聽從我們的指令可以先坐下來?所以,DTT教導的的第一步就是訓練孩子的聽從行為.而不是桌面認知的教學.
從家裡能夠聽從父母按照父母的要求執行坐下來這個行為,到未來進入學校的環境,孩子就能把很好的聽從行為泛化到能夠聽從老師的指令.聽從能力的訓練是後續認知教導的基礎,所以孩子要先學會懂得聽,懂得從,他才能開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