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荒準確地預測嬰兒有自閉症的最新方法

作者:瑾

破天荒準確地預測嬰兒有自閉症的最新方法
First-of-its-kind study accurately predicts autism in infants

2017年自閉症診斷的方式邁向非常重要的突破;趨使自閉症的判定不再完全依靠肉眼的臨床觀察;因為使用客觀的科研的生理測試演算法,能降低誤診、以及避免錯誤教育介入的可能性。


近年,美國國家健康學院資助研究自閉症的方向,重點在收集嬰幼兒的大腦成像圖資料(http://www.ibis-network.org/)

有一組研究團隊在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檢測到大腦生長的變化,可以連結到6 個月大的自閉症孩子。這項發現激起了科研界的興趣,因為深度的規則系統演算法能夠使用這些資料來預測,是否一個孩子在在24 個月大之前被診斷有自閉症的高度危險性,可以準確地預測高風險的自閉症孩子能被更早的診斷。

原文參考請點擊連結:http://spectrum.ieee.org/the-human-os/biomedical/imaging/ai-predicts-autism-from-infant-brain-scans

研究團隊招收了 106位嬰幼兒,他們都有一位已診斷是自閉症的兄姊;和 42位嬰兒的家族史沒有自閉症。科學家一一抱著嬰兒,掃描6個月大、 12個月大和 24個月大每個孩子的大腦。

研究人員注意到6-12 個月大的任何嬰兒,他們整體的大腦生長沒有變化。但具高危險性診斷自閉症的兒童的大腦表面積有顯著的增加。正常一般在年齡 12 24 個月,大腦表面積的增加是因為大腦體積的迅速增長。換句話說,在自閉症是相反過來,大腦發育首先是12 個月大時,出現表面積的領域擴大(指的大腦的折疊外輪廓),然後在2 歲,是大腦體積增長。

原文參考請點擊連結:http://www.unc.edu/spotlight/first-kind-study-accurately-predicts-autism-infants/

研究團隊也針對24 個月大的兒童執行行為評估,這個年齡的成長里程碑能開始表現出自閉症的徵兆;例如缺乏社交興趣、延遲的語言能力、和重複性的身體動作。研究人員指出,兒童的大腦越過度生長的大,自閉症的症狀往往是更嚴重。

若幼嬰已有一個自閉症的手足,該演算法最終正確預測可能是高危險性自閉症診斷的兒童,達到 81%的精確度和 88%的靈敏性。這與早期(1)自閉症行為問卷的評估判斷的準確度只有 50%左右,是一個完美的強烈對比。

雖然,新的研究結果再度證實,幼兒期的腦部改變與自閉症有相關。在以往的文獻中,我們發現自閉症兒童的大腦體積是高於平均水準,研究人員進一步再與查爾斯頓學院(College of Charleston)的電腦科學家合作,設計有規則系統的演算法,應用在大腦的掃描,以測試演算法是否可能使用在早期的大腦變化,來預測哪些兒童日後可能會有自閉症的診斷。

原文參考請點擊下面連結:https://directorsblog.nih.gov/2017/02/21/brain-scans-show-early-signs-of-autism-spectrum-disorder/

利用該項規則系統的演算法,目前只使用三個變數:大腦表面面積、 腦容量和性別 (因男孩是比女孩更有可能患有自閉症);演算法得以在10位元孩子中確定8個有自閉症。

在科學意義上,我們可以在更早、可能的自閉症狀尚未全部顯露之前,及早觀注發展及介入潛力訓練。該項首席研究員,希瑟.黑茲利博士(Heather Hazlett, Ph.D)指出,「在行為和大腦的差異整合加固之前,及早進行干預。我們相信你或許有最佳的機會進行改變。干預可以在2 歲被確認有自閉症之前,是有可能導致更好的影響,因為大腦在這段期間是順從可鍛鍊的,。」

Heather Hazlett, Ph.D said. “What we believe is that the earlier you can intervene, before the behaviors and brain differences have consolidated, you may have the greatest chance to make a change in that trajectory. Intervention that could be made prior to the onset of autism, aged 2, may lead to a greater effect, since the brain is very malleable during that period.

截取本文部份內容或引用,請注明源於自閉症覺醒網站。